“核桃茶種成林,人家賣個好價錢?!?全村人心連心,齊心協力建設家園."“天上不會掉餡餅。努力奮斗,讓夢想成真?!薄奥狘h的話,跟黨走。幸福的日子就在前面?!?在三弦竹笛的伴奏下,一首優美的彝族歌曲直入腦海。這是九間山文藝隊,在小廣場搞歌唱活動,宣傳扶貧政策,弘揚和諧鄰里、尊老愛幼的鄉風文明。
彝族的對唱歌曲是國寶,是幾個世紀以來深受村民喜愛的精神食糧。為了扶貧,張穆村“兩委”和駐村工作隊幫助九間山成立了文藝隊,積極引導村民開展文明、健康、積極的文娛活動,以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。能歌善舞的陸,成了村里彝族人名副其實的“小明星”。59歲的彝族服飾專家呂美秀成為文藝隊的服裝設計師,“歌后”呂翔擔任文藝隊隊長。村民們約定,每次村民小組會議結束后,就是村里集體文化活動的時間。這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,村組出勤率成倍增長。氛圍不錯。過去一向不愛參與村里事務的“韃靼人”也積極參加會議,為村里建設建言獻策。
自信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,是實現精準扶貧、鄉村振興的寶貴精神財富。劍山善用彝族歌唱文化優勢,利用通俗廣告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、先進典型和文明新風,營造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、移風易俗、文明鄉風的良好氛圍,讓“自強不息、誠信感恩”的意識入腦入心。逢年過節,家家彈三弦,到處唱。2019年敬老節,九間山文藝隊和志愿服務隊一起走進牛街敬老院,為老人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文藝盛宴,同時也為他們帶來了彝鄉兒女的愛和溫暖。
審核:紫丹瑤